一、2021网贷会全面停止催收吗?

2021网贷不会停止催收,国家打击的只是暴力催收等一些违反法律的催收,正常的催收程序国家是支持的。下面为你介绍我国第三方债务催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监管主体和监管依据不明确

由于监管对催收的态度不明朗,长期以来中国债务催收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进而在监管主体和监管依据上缺乏明确规定,成为中国第三方债务催收行业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涉及催收监管的众多规范性文件来看,目前中国涉及债务催收监管的主体包括央行、银保监会、公安部、教育部、商务部、最高法、最高检等国家机关,具有临时机构性质的互联网金融整治办,以及因获得规范性文件或监管机构授权而具有部分监管职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协会等。上述监管主体依据相应的职能分工,在相关规范性文件中针对具体领域的债务催收进行规定,导致既有的催收监管依据零散、单薄,缺失统一的监管标准。就理论而言,债务催收属于债权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一种私力救济手段,本身具备合法性基础;就实践而言,考虑到当前借贷市场对催收的巨大需求,合理的监管模式应该是承认债务催收以及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的合法地位,针对催收行业设立明确的监管主体,结合催收行业的现状出台相应的监管规则,进而引导债务催收行业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2. 对催收机构缺少市场准入监管

由于中国曾严令禁止一切讨债机构的设立,导致中国债务催收行业的发展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债务催收行业缺乏市场准入监管,使目前中国各种类型和名目的债务催收机构良莠不齐,既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也增加了监管难度。此外,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债务催收平台的出现。与互联网借贷平台相似,互联网债务催收平台的监管难度更大、市场准入的门槛更低、从业人员的构成更为复杂且更易出现违法或不当催收行为。催收行业较低的准入门槛也导致了债务催收市场行业竞争失序,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自律监管较强、采用合法合理手段进行催收的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其催收效率、回款率等往往逊于采用违法或不当催收手段的催收机构,最终导致其退出市场。市场准入是监管债务催收市场、规范债务催收机构的有效手段,准入标准也是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合法性的必然延伸。

3. 对催收行为缺乏监管标准

在目前中国的第三方债务催收实践中,以威胁、恐吓、侮辱、诽谤等为核心的违法催收以及以“软暴力”为核心的不当催收屡见不鲜,肆意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更是比比皆是。上述催收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法律地位不明、合法性缺失的背景下,受大规模实践需求的推动,诱发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使用违法或不当催收手段进行催收。网络借贷市场盛行诱导性借贷,提高了债务人违约的比例,也促使贷款机构倾向于用高额佣金捆绑高额回款率的方式,进而导致催收机构的短期化、功利化行为。

尤其是在第三方债务催收中,催收机构与债务人之间不具有直接法律关系,催收机构以受托人身份进行债务催收,受法律约束的意识较弱。此外,中国当前对公民数据与信息保护的整体水平较低,也是催收中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盛行的原因。网络基础设施的迅速改善、大数据技术的深入普及,降低了债务催收机构获取和适用个人信息的成本,监管规则的缺失也进一步刺激催收机构无视债务人信息保护。在宏观环境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当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除了明确催收机构法律地位、赋予其合法性从而弱化其行为短期化的动因之外,关键在于明确催收机构的催收行为标准。通过公法干预的方式塑造行业标准,从而确立行业秩序、提高监管效率。

二、银保监会会冻结网贷资金吗

银保监会多久能处理网贷逾期(中国银保监会网贷不用还了吗)

一般情况下,银监会是不会主动去冻结网贷资金的,除非网贷平台出现了什么问题,银监会才可能会介入。

如果客户在申请网贷的时候,被平台提示放款的资金被冻结,需要自己先出一部分资金,和银监会协商好才能将冻结的贷款资金给解冻的话,那客户不要轻易相信,因为持牌金融机构是不会在放款前向客户收取费用的。

如果客户还没收到款项就被平台要求交钱的话,就要小心谨慎了,因为自己很可能碰上了诈骗分子,陷入了贷款骗局。如果交钱上去,最后很可能贷款资金没有解冻,平台失去联系,交上去的钱也拿不回来了。就算最后平台批下来贷款资金,也有可能扣押之前交的钱,哪怕之后还了款,那笔钱也不会再退回来。

客户平时在申请网贷时一定要多留意,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贷公司不要去,办贷之前最好先检查一下平台是否持有金融牌照。

扩展资料

银保监会介绍,据反映,近期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法分子伪造中国银保监会文件,谎称账户被冻结向消费者实施诈骗的情况。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三号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资金受损。为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不受侵害,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

一是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保险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无权直接冻结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更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认证金等名目的费用。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勿被不法分子所谓“账户资金被冻结”“将承担法律责任”等说辞迷惑,消费者一旦轻信谎言,就会落入骗局。

二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办理贷款。消费者如果有资金融通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从金融机构办理。对于陌生来电、非正规网络途径推销“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的行为,应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向来历不明的账户或个人汇款。

三是妥善应对,及时反映情况。消费者一旦遭遇此类诈骗,应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线索。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向有关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咨询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