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辱骂催收人员违反法律吗
不一定的。骂贷款催收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要依据骂人的情节而定,如果是公然侮辱贷款催收员的,可能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催收这个活,真不好干,给客户打电话,那边直接骂起来了?
这个活本来就是不好干的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暴力催收,就是应为你好声好气的给对方说,给对方商量,对方就当你放屁,一点用都没有,而且,换句话说,能被催收的都是些什么人,除了少部分应为各种各样的的意外原因而还不上钱的,其它大部分就是打定主意不还钱的人,这样的人你催对方还钱,对方能好好给你说话么?所以说很多人说暴力催收不好,但是对付这样的人,除了这样的办法你还有其它的办法么?
三、被催收电话骂了能骂回去吗?
可以的。只要你能骂得过的话,那你就给他骂过去。狠狠的骂也就行了。
四、遭遇诽谤、侮辱等暴力催收怎么办?
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报警,联信集团提醒您,暴力催收是违法的!
哪些行为属于暴力催收?
一、电话催收
同一天打电话、发短信超过3次以上
冒充国家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对借款人进行恐吓
伪造法院、公安、律师等国家执法机关及法务文件进行催收
在上午8:00至下午9:00以外的时间进行电话催收
以轰炸通讯录为由威胁借款人还款
在借款人未失联情况下,轰炸借款人通讯录
以曝光个人信息及隐私威胁、恐吓借款人
个人照片经过PS以后,威胁客户还款
采用非法软件短信电话轰炸借款人手机号码及通讯录
二、上门催收
上门超过3人以上
非法侵入住宅或经借款人劝阻仍不退出住宅
对借款人进行人身攻击及口头侮辱
威胁家人迫使借款人还款
非法拘禁借款人及家人人身自由
在借款人工作单位宣传,导致借款人失去工作
造成借款人经济损失
造成借款人名誉受损
以上,均属暴力催收行为,希望能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明白暴力催收的定义,什么属于暴力催收行为。
如果不幸碰到暴力催收该怎么办?
正常的催收一般是短信或是电话通知,偶有上门催收,但不超2人,文明催收,不构成骚扰,如果欠款人依旧不还,金融机构就会将你诉至法院,强制执行。
如果你非常不幸,碰到暴力催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求自保,不要以硬碰硬;其次,你可以选择报警,以法律的手段,合法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到伤害。
请记住,千万不要尝试高利贷这种饮鸩止渴的贷款方式,一旦你还贷不及时,就会陷入利滚利的借贷怪圈,看起来缓解了一时的困难,可能后半辈子的幸福都要搭进去,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储蓄习惯,努力工作,健康生活。
网页链接
五、骂催收人员有没有后果
是有后果的。
首先一般来说,你把催收员骂了,对方会认为你是恶意逃废债。
之后,对方会采取其它措施对你进行惩罚,骂第三方催收人员的,如果构成了对对方的侮辱,且对方报警处理的,则骂人者可能会被处以治安处罚;如果侮辱的情节严重的,还会涉嫌侮辱罪,如果被骂的人提起刑事自诉的,那么骂人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六、可以骂催收人员吗
【法律分析】:不可以,辱骂工作人员对方可以提出民事赔偿,情节特别严重的对方还可以报警。债务人骂催收员对方可以到法院起诉。催收指的是对于公司坏账或者是个人的欠款进行补救的民事行为。催收的双方当事人分别是债权方及债务方。若是债务方没有能力或者是没有诚意想要偿还债务的,则催收方可以通过一些民事方法对债务人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其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这是合法的行为。因此当债务人骂催收员时催收员可以起诉该债务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