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KTV酒水价格贵吗?
我经常去玩,昆明温莎每个店酒水价格都不一样,我经常去的就是春城路温莎,百威 12瓶就是一打168元, 没有嘉士伯卖的,喜力也是168一打,虎牌153一打,不送 果盘,中果盘48,大果盘88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餐厅开业了,商场营业了,地铁开始拥挤了。而KTV里,依然没有歌声。进入3月,温莎KTV终于寂寞难耐。冷食拼盘、毛豆、凤爪、鸭脖、香辣虾、猪耳朵等热门温莎招牌“下酒菜”,走出了包厢,走上了外卖平台。这条如火如荼的外卖推文。
拉到底部,却是一句灵魂发问:KTV什么时候开业?答案,温莎创始人魏崴已在用户公开信中公布了。“KTV行业消费人群高度聚集、用工形式劳动密集、营业场所封闭,因此全面复工,还需要一段时间。”1996年,国民经济和娱乐业热热闹闹。
亚洲金融风暴正在酝酿,温莎诞生于昆明,现全国有18家连锁店,2000余间包房。轻巧穿越过2003年SARS,也走过了疯狂的O2O大战,扛住了互联网KTV跨界打击。在量贩式KTV“鼻祖”钱柜无奈败走内地不久。
魏崴按下2020年加速键。不料,却遭遇了肺炎疫情。在无形的封条贴了一个多月后,魏崴说出了那句:温莎第一次要想着怎么活下去。“非典?跟我们什么关系都没有!”1988年,魏崴15岁那年,中日“KTV外交”上演。
广州东方宾馆从日本引进了中国首家KTV,能容纳60多人的小礼堂,中间摆着圆形的点唱设备。▲第一家KTV20岁那年,魏崴没能如愿读上国际贸易,调剂到云南财贸学院学会计。偶尔,他会和朋友去台湾人经营的KTV“小众”一把。
一次消费不下千元。“对照歌本,把要点的歌写在一张纸条上。工作人员把纸条拿到播控房,播控房找到对应的歌曲,一首一首地播放。”大二时,魏崴不想做“账房先生”,决定退学。此后两年,他在大哥的公司里积累公司管理经验。
也和朋友开过一家酒吧,获得人生第一桶金。拿着这笔启动资金,1997年,24岁的魏崴在云南昆明开了第一家温莎KTV,位于丰宁小区里的一个独栋综合楼。4层,约3000㎡,放了40多个包厢,员工有100来人。
“那时候选址,不需要像现在考虑地段、商业氛围、政府许可。只要你觉得合适,就可以选一个地方。”
(2014?台湾)图为歌神KTV的两种计费方案说明.若晓莉和朋友们打算在此KTV的一间包厢里连续欢唱6小时,经
设晓莉和朋友共有x人,
若选择包厢计费方案需付:900×6+99x元,
若选择人数计费方案需付:540×x+(6-3)×80×x=780x(元),
∴900×6+99x<780x,
解得:x>
5400
681
=7
633
681
.
∴至少有8人.
故选:C.
台北纯k KTV好不好?价格呢?
台湾KTV有星聚点 好乐迪 钱柜 这三大家KTV店 先说星 它的价格是普通 它有包含吃的部分会发餐券给你 食物有港式的日式的中式的 歌少但是有复古的夜上海麦克风 价格400多块台币四小时加小会亏很大 好乐迪与钱柜有单点餐或自助吧好乐迪歌稍微更新没钱柜那麼迅速 音响效果稍微差钱柜一点不过价格便宜四小300到400 加小时只要七八十块 而钱柜加小要重付一次四小的钱而且只能唱一小 钱柜要400多块 我都是说4小的情况 不包含夜唱 我们KTV是24H 台湾KTV跟大陆的差别是 大陆歌很少只有火到台湾的歌才有例如小苹果 香水有毒 想你的夜 而日韩语的歌曲几乎没有 粤语闽南语歌曲不少挺多的 以上是去过台湾三大家以及去过大陆三家KTV店的经验分享
KTV是什么?
KTV的发源简介
KTV的起源
KTV的源头来自于日本。空(から)(卡拉)在日语里是空洞、虚无的意思,OK指无人伴奏的乐队。卡拉OK的最初形态只是供专业乐手在没有条件带伴奏乐队的巡回演出中使用的伴奏磁带。卡拉OK兴起的年代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神户酒吧做伴奏乐手的井上大佑,在为朋友的录音机灌制伴奏乐曲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年的日本处在西方影响下的嬉皮风格里,年轻人对音乐的迷恋几近疯狂;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使得原本性情拘谨的日本人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无趣。到酒吧等场所听歌手演唱成了闲时的主要消遣。撕裂嗓子的吼叫似乎只有在买醉的情况下才会不受控制地喊出来。
KTV的兴起
因为卡拉OK使普通人不管是夜莺嗓还是公鸭喉都过了一把歌星瘾,深藏不露的性情在麦克风的争抢中不经意地坦露开来,没有专业表演的压力,倾听的和演唱的在互换中实现了自我选择及共同的参与乐趣。某些商人看准了卡拉OK将会替市场带来商机,因此以音响设备建立起卡拉OK帝国。据日本卡拉OK协会统计,卡拉OK最辉煌的时候,在一亿多日本国民里,卡拉OK的消费者达到6000万以上,成了年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的娱乐产业。
KTV的历史
KTV20世纪90年代,是卡拉OK最风行的时候,但这也经过一连串的演变。在初期,我记得我小时候,曾见过有人会推着一台卡拉OK作流动式的生意,它带有两个麦克风和一个钱箱,不放进钱去,机器就不会播放伴奏音乐,麦克风也不起作用。这和日本一开始推出卡拉OK的情形很像。后来仿效日本的场地设计由开放式转而成为包厢式的这一段时间内,由于属高价格、高享受,所以除了商业聚会、洽商之外,一般人在经济条件许可下,都选择购置一台卡拉OK。可是近几年来,家庭卡拉OK机被束之高阁,城市里的卡拉OK厅发展到量贩式。 现在高价格的大型的KTV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钱柜、好乐迪这样的KTV打着连锁或者量贩式的招牌。音响设备好,吃喝玩乐一条龙。消费方式不同,服务也不同。钱柜可能白领去得比较多,好乐迪便宜一点,学生去得多一些。 随着当时哈日族的风潮开始盛行时,这股OK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进台湾,被正式译为卡拉OK。香港、大陆内地包括东南亚基本上延承了台湾的风格,以KTV的形式为主。一开始,台湾完全仿效日本的开放式空间设计,但是效果并不好。台湾商人将原有的包厢式小视听中心与之结合起来,经改良后,出现了以包厢为主的KTV。即可以欣赏画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干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卡拉OK不单单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 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个贬意词。1996年以后,随着酒吧、D厅等更丰富的娱乐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来一统天下的地位,娱乐场所的门牌上已经少见这四个字了。但卡拉OK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不断地变换着经营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间、量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咸鱼翻身,以往单纯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饮娱乐商务交际等多条龙服务。
[编辑本段]KTV发展
TV通常解释为 television(电视,电视广播事业)的缩写。 ktv就是是Karaok TV(卡拉ok)。中国原本是没有什么卡拉OK的,据说,卡拉OK是咱们亚洲人的发明,由日本传入港台,继而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大陆。说是“横扫”,这并不夸张,以前咱们没什么象样的娱乐生活,比如我哥哥那一代人就比较可怜,他们一律留着鸭尾巴式的长头发,穿的喇叭裤像大扫帚一样,手里还拎着砖头一般的录音机,然后三五扎堆,找个角落大跳迪斯科。由于那形象不怎么样,所以居委会大妈看见了都绕道走,还不忘教育自己的孙子,看看,这些都是小流氓。听说某地把跳迪斯科称为“砸地”,我忍不住乐了,这词形象。砸着砸着,鸭尾巴长发不见了,喇叭裤不见了,那一代愤世嫉俗的青年们已经惆怅的老去,而满大街都是卡拉OK了。 没事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一件事——据我所知,西方国家是没什么卡拉OK的,那么这东西何以在东方大行其道?后来我就琢磨出一点意思了,东方人性格上是比较含蓄的,行事上是比较内敛的,思维上是比较保守的,闲事生活中是比较压抑的。就比如说日本人,明明把对方恨得半死,还得一口一个嗨,像装了弹簧一样不断的鞠躬;中国人也舒服不到哪里去,凡事必讲究仁义道德,日子越过越恶心,有什么话也得吞在肚子里,表面上还得安慰自己说,这叫以德服人。所以说,东方人过得不自我,有城府却无胸怀,有欲望却无胆量,有想法却无计划,有骚动却只好闷骚。压抑时间长了,有人愤而崛起了,那叫愤青,不过现在看来,做愤青也是可耻的,同时也远远不如去卡拉OK喊两嗓子有效果。 当然,现在卡拉OK似乎不怎么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KTV。仔细想一想,这也很正常,中国人的脸皮还是很单薄,叫一个胆小者窜上台前高歌一曲,他大有心脏病突发的危险;假如他的嗓音古怪一点,嗓门大了一点,走调走得厉害一点,表情再热烈一点,那么台下的无辜群众也有集体昏厥的可能。因此说,KTV的出现实际上是起了双重保护的作用。 在我看来,KTV有若干个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在这种地方,人类的自我意识得到空前的释放,每个人都想“秀”上一把,即使有羞羞答答的家伙号称自己不想唱,那也是看似含蓄而已,其实他早就恨不得一脚把其他的人踢下去,自己把话筒抱在怀里。这“秀”的意思是表现,是炫耀。想想吧,咱们这些矜持了几千年的老百姓能迸发出如此的热情,实在是可喜可贺。同时,这“秀”还附加着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衣,虽然是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为目的,但是幌子却是娱乐群众——我是唱给你们听的,又不收钱,连卖艺不卖身都算不上,所以,你们得表现得很欢迎我,表现得很尊重我的劳动。这就是KTV的游戏规则,即使你感觉对方唱得惨不忍闻,你都得兴高采烈的给他鼓掌,都得一脸诚恳的夸奖他技艺高超。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也想唱,你也想得到满足,所以说,唱KTV本质上是自娱的,同时也建立在互娱的基础上。
[编辑本段]KTV组成
软件的组成通常包括两大系统:点歌软件和后台软件系统。分别介绍如下:
点歌软件
用于客人根据个人爱好通过该软件查询(包括歌星查询、笔画查询、字数查询、拼音查询、字母查询、组合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所需要的歌曲,目前,该软件是国内查歌速度最快的。另外,客人还可以了解歌星的简介、播放歌曲、控制歌曲、点酒水服务等等。该软件包含了多套主题界面,这项技术也是国内KTV系统中的首创。系统采用了多模块交叉使用功能,如客户在点播服务功能、酒水功能时,仍可对正在点播的节目进行控制和操作,实现了完全交叉式的操作。
点歌软件的特点
点歌软件共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点歌软件、点歌管理软件、歌曲编辑软件、歌曲自动分发软件。 点歌软件:集合了目前市场上各家软件的特长,有三种版本(单界面、多界面和FLASH动感界面)、多套界面供用户选择、单界面版的多界面、多背景图案、多语种点歌功能至今无人能够实现。 点歌管理软件:它可对点歌软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它负责配置参数,设置界面上的功能等。他完全把点歌软件给做活了,无论用户或代理商,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部分编排软件功能。 歌曲库生成软件:它可按照服务器的硬盘容量、服务器数和拷歌方案,生成不同方案的歌库,它特别适用于自己做服务器的代理商。 歌曲自动分发整理软件:对歌曲的整理,可以通过排行榜进行通盘整理,并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库。根据新的数据库可以随时进行歌曲存放的调整,自动更新本地硬盘组上的歌曲,自动下载数据库到本地硬盘。
点歌软件的型号
点歌软件乍看上去,功能都差不多,也都能点出歌来,但是里面的细活很多,比如用几幅图案也可以支撑一套点歌系统,用上万幅图也可以组成点歌界面,工作量绝对不一样,给人的效果也不一样,阳光点歌软件每个版本都有几千幅图以上,而且几乎都是专业美工做出来的,和那些粗制滥造的点歌软件绝对不同,有些小软件公司没有美工,就拿阳光的点歌界面来改造(如深圳凌云公司的假天王点歌系统),有的连改都不改(如深圳的卓研点歌软件),有些恬不知耻;再有,点歌软件是否设置灵活、是否功能强大、是否稳定等等,您不使用是完全看不出来的,等到了安装后,钱也给人家了,这时才发现有些问题了,而只要可以凑合用,就不愿意再更换软件,前面说过了,硬件选择的配置太低,也更换不了好软件。由于点歌软件是KTV选型的标准之一,您不要以偏概全,就这一项满足了就定夺,一定要4个方面全考察完了再选型。
点歌软件的组成
后台软件系统:是说后台软件是由多个软件组成的,所以称之为系统。它们专门用于KTV场所的各项管理,如以下各软件及功能: 开房咨客:用于包房的管理和控制,如查询、预定、购买、开房、转房、并房、关房等。 酒水软件:用于客人可能通过包房电脑及酒水软件点取经营者所提供的酒水饮料等,并可此查询酒水消费情况。 收银系统:用于客人消费完后的结账,娱乐场所根据经营的性质来制定收费标准,建立多种结账方式。 超市收银系统:用于量贩式KTV超市的收银。 歌曲编辑系统:用于系统歌库中的歌曲管理,如添加、编辑、制作、删除、更改等。该系统分硬卡编辑和软件编辑系统。 经理查询系统:用于娱乐场所的经营管理者查询经营状况、财务支出、费用查询等方面信息。 服务响应系统:用于客人和管理者两方面:客人呼叫服务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呼叫服务员"、"呼叫DJ"等,该服务信息通过网络会发送到服务响应电脑上,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响应服务项目应答和服务安排;管理者可以向各包房发短消息、广告、祝词、寻人启事等。 财务管理系统:用于娱乐场所财务部门专门针对该场所的财务管理,如收入、支出、记账、销售情况、财务报表、人员管理等。 库房管理软件:对于库存产品进行简单的进、销、存管理。各软件详细功能和使用方法请详见说明手册。如用户对软件有特殊要求,可根据要求进行编制修改。 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软件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参见下面的内容: 目前本系统由十种不同功能的软件组成,尤其是后台管理软件,要根据用户自己的需要来调配: 根据用户需求和目前的软件功能,可有以下几种组合。 纯点歌型: 该软件只能满足于点歌功能。给予一些比较简易的或不便于集中管理的用户。 软件组成: 点歌+点歌管理+节目编辑 。 点歌+点歌管理+节目编辑+服务呼叫 。 量贩式型 : 适用于按时段进行收费的用户,用户的经营当中除房费外,其它消费一律采用现金支付或由另外的财务系统管理。 软件组成: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节目编辑+服务呼叫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节目编辑+服务呼叫+超市收银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节目编辑+服务呼叫+超市收银+财务管理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节目编辑+服务呼叫+超市收银+财务管理+库房管理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节目编辑+服务呼叫+超市收银+财务管理+库房管理+经理查询 。 KTV 型 : 适用较高档次的用户,消费中含房费、酒水等。 软件组成: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酒水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酒水+点餐+节目编辑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酒水+点餐+节目编辑+服务呼叫。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酒水+点餐+节目编辑+服务呼叫+财务管理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酒水+点餐+节目编辑+服务呼叫+财务管理+库房管理 。 订房+收银+点歌+点歌管理+酒水+点餐+节目编辑+服务呼叫+财务管理+库房管理+经理查询 。 它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现在开始在欧美流行
卡拉OK发展阶段
在20世纪六十年代的舞会上,有传统的乐队为人们伴舞。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歌手用歌声为人们伴舞的形式。这就是第一次伴奏音乐与歌声分离成为两个独立部分。 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盒式录音机问世以后,左(L)右(R)立体声磁带可录制两个音源,一路是伴奏音乐,一路是人声歌唱,人们可以用这种磁带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当人们学会唱这首歌以后,人们就会关掉人声这路通道,而通过话筒亲自演唱这首歌曲。这种娱乐活动首先在日本流行起来,日本人将此称为KARAOKE娱乐游戏,KARA是日本语“空”的意思,OKE是英文交响乐的缩写。所以说KARAOKE游戏是日本人发明的。 这种KARAOKE游戏在日本迅速流行起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风波。在一些酒吧、咖啡厅、歌舞厅,老板就辞掉了原来的乐队,而采用一套音响设备。这样就受到大批电声乐队的不满,他们向娱乐圈和KARAOKE生产厂家提出抗议。但是在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日本,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些乐队只好转业到广告业和电视剧制作业中去了。 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录像机出现以后,用图像画面来解释歌曲的意境,形成了听觉视觉并举的综合艺术系统,并且有字幕的提示(利用歌词镶边、变色的方法)。 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激光影碟机问世以后,这种设备都是数字电路,所以它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要比录音机和录像机有很大的提高。
[编辑本段]KTV杂谈
ktv就是是Karaok TV(卡拉ok) ,中国原本是没有什么卡拉OK的,据说,卡拉OK是咱们亚洲人的发明,由日本传入港台,继而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大陆。说是“横扫”,这并不夸张,以前咱们没什么象样的娱乐生活,比如我哥哥那一代人就比较可怜,他们一律留着鸭尾巴式的长头发,穿的喇叭裤像大扫帚一样,手里还拎着砖头一般的录音机,然后三五扎堆,找个角落大跳迪斯科。由于那形象不怎么样,所以居委会大妈看见了都绕道走,还不忘教育自己的孙子,看看,这些都是小流氓。听说某地把跳迪斯科称为“砸地”,我忍不住乐了,这词形象。砸着砸着,鸭尾巴长发不见了,喇叭裤不见了,那一代愤世嫉俗的青年们已经惆怅的老去,而满大街都是卡拉OK了。 没事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一件事——据我所知,西方国家是没什么卡拉OK的,那么这东西何以在东方大行其道?后来我就琢磨出一点意思了,东方人性格上是比较含蓄的,行事上是比较内敛的,思维上是比较保守的,闲事生活中是比较压抑的。就比如说日本人,明明把对方恨得半死,还得一口一个嗨,像装了弹簧一样不断的鞠躬;中国人也舒服不到哪里去,凡事必讲究仁义道德,日子越过越恶心,有什么话也得吞在肚子里,表面上还得安慰自己说,这叫以德服人。所以说,东方人过得不自我,有城府却无胸怀,有欲望却无胆量,有想法却无计划,有骚动却只好闷骚。压抑时间长了,有人愤而崛起了,那叫愤青,不过现在看来,做愤青也是可耻的,同时也远远不如去卡拉OK喊两嗓子有效果。 当然,现在卡拉OK似乎不怎么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KTV。仔细想一想,这也很正常,中国人的脸皮还是很单薄,叫一个胆小者窜上台前高歌一曲,他大有心脏病突发的危险;假如他的嗓音古怪一点,嗓门大了一点,走调走得厉害一点,表情再热烈一点,那么台下的无辜群众也有集体昏厥的可能。因此说,KTV的出现实际上是起了双重保护的作用。
[编辑本段]KTV歪解
在我看来,KTV有若干个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在这种地方,人类的自我意识得到空前的释放,每个人都想“秀”上一把,即使有羞羞答答的家伙号称自己不想唱,那也是看似含蓄而已,其实他早就恨不得一脚把其他的人踢下去,自己把话筒抱在怀里。这“秀”的意思是表现,是炫耀。想想吧,咱们这些矜持了几千年的老百姓能迸发出如此的热情,实在是可喜可贺。同时,这“秀”还附加着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衣,虽然是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为目的,但是幌子却是娱乐群众——我是唱给你们听的,又不收钱,连卖艺不卖身都算不上,所以,你们得表现得很欢迎我,表现得很尊重我的劳动。这就是KTV的游戏规则,即使你感觉对方唱得惨不忍闻,你都得兴高采烈的给他鼓掌,都得一脸诚恳的夸奖他技艺高超。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也想唱,你也想得到满足,举个浅显的例子,就比如在床上运动时,你的高潮往往是和对方的高潮紧密相连并接踵而来的,假如你高潮了而对方迟迟没有,那么对方就极有可能埋怨你、冷淡你,并在以后拒绝配合你,最后把你变成性冷淡。所以说,唱KTV本质上是自娱的,同时也建立在互娱的基础上。 我顺便夸夸自己,在这方面,我保持着相当优雅的风度。对方唱得好,我就拼命的鼓掌;对方唱得不好,我就说,哇哇,又有进步啊;对方唱走调了,我就靠近他小声的哼着曲调,叫他找到正确的调子;假如对方一直没找到调子,我就迅速闭嘴,目不转睛的看着屏幕,用坚定的表情叫他相信原来是这配乐走调了,是我走调了,而他是万分正确的。其实我也不想如此,我记得在若干年以前,我的大哥买了一部可以唱歌的录象机,他每天晚上躲在房间里唱歌,并拉上我一起唱。他的态度是认真的,他的歌声却是可怕的。可他是我的大哥啊,而且我也只有这么一个大哥,看着他深情款款并稍带羞涩的样子,我百感交集。于是,我毫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运用了很多语言技巧让他相信他并不比齐秦差多少。于是他乐了,而我更加百感交集,看看,人是多么容易被满足啊。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KTV很容易考验出一个人的忍耐能力和善良程度。而KTV可以在中国长盛不衰,这也说明我们的国人基本是善良的、坚忍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容易对付的,我就有这么一个同学,他很喜欢唱歌,但是唱起来向来走调,要命的是他自己还浑然不觉,可以从头到调到尾。其实我也很想赞美他,但是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我很惭愧的。后来我终于想出来了,我说,唱歌走调是不难的,难的是一辈子走调。其实我还有更恶心的话,比如我想说,唱歌走调其实一种边缘艺术行为,你试图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主流大众文化进行颠覆,然后在此基础上重建文化观念框架。我怕他听不明白,同时也怕自己突然呕吐,所以一直没好意思说出来。 说了半天,你们或许看出来了,我也是KTV运动的热心追随者。在N年以前,我说过了,我的大哥热爱歌唱事业同时又唱得不怎么好听,这就让我产生了无穷的信心,我唱不过别人,总不可能唱不过他吧?事实证明,我也就比他好那么一点点,好在有志者事竟成,历经千百磨练,我的脸皮厚了几层,这歌声也动听了几分。作为一个老狐狸,我暗自练习了几首歌,并美其名曰“招牌歌”,我估计在KTV混迹几年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几首招牌歌。当和朋友们聚会时,便底气十足的“秀”上几首,不过这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说假如你经常和同一拨人出去混,同时你又没有练习出新的招牌歌,那么就大大的尴尬了,你总不能像大陆歌手一样只靠几首歌吃饭吧?所以,最近我一般不接熟客。这就揭示了另一个问题,唱KTV也有职业道德问题,假如你有良心的话,假如你真的需要别人有点高潮,那你首先得拿出点货真价实的东西让别人快乐点。 在KTV的问题上,也有少数群众存在着作风问题。有一类群众很喜欢霸占麦克风,他们都有一个称号,叫做麦霸。这类人是坚决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的,假如不把自己唱得大汗淋漓,他们绝对不会罢休的。另一类群众属于间歇发作的,一旦别人唱到一半,他们的兴致就瞬间高涨起来,于是就拿着另一个麦克风高声合唱。假如原唱者比较的文雅,他就不忍心把这老兄轰下去,于是,房间里每个人都得欣赏两个麦克风互相引发的尖锐的呼啸声。更可怕的是,喜欢插一腿的兄弟通常唱功粗糙,因此除了呼啸声,你还得忍受着各种莫名其妙的声音。后来我就有想法,想法之一是准备撰写一本书,名子就叫《论KTV爱好者的修养》;假如我依靠这本书发财了,我就开设一个可以容纳500号人的大包厢,并配备500个麦克风,让500个群众疯狂的合唱一首歌,歌曲暂定为《双截棍》。 所以说,听别人唱歌是需要勇气的。同样,敢于肆无忌惮的唱歌的人也需要勇气。我特佩服以前的某邻居,他就特别喜欢唱,而且是在大清早唱。根据我的判断,他的音响和他的嗓子一样的糟糕,不过这也没妨碍他的热情。假如鲁迅先生活着,他也许会激动的说,真的勇士,敢于面对嘲笑,敢于面对破烂的麦克风……
[编辑本段]名人说KTV
我最近想起来,王小波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杂文,批判在家唱卡拉OK的人,并很气愤的把他们暗喻成驴。我是非常尊重王小波先生的,但是我却坚决的不赞同把这些兄弟说成驴,道理很简单,首先驴是没什么心思的动物,除了性欲也没有多少深层次的压抑感,所以做驴不需要引吭高歌;其次,即使驴也压抑,也需要引吭高歌,它也不必遮遮掩掩的躲在屋子里,它可以光明正大的随时歌唱,同时也不必在乎有没有人鼓掌。因此我说,我不反对卡拉OK或者KTV,我反对无视道德者。唱歌水平是次要的,娱乐水平是主要的。既然赶上了这样的时代,除了谈谈人生、谈谈理想,我们也需要看似庸俗的乐上一回。古人就没这个乐子,比如说,假如把张飞拎到今天,说不定他吼几嗓子就成摇滚歌星了;把赵云摆在众女性面前,或许那就叫偶像派;至于刘备大叔,嘿嘿,就跟着我们在KTV里混吧。
台湾最好的KTv可加盟的有哪些品牌?
基本上,台湾的好乐迪及钱柜是最大的
但是这两家都不提供加盟
只有直营店...如果大陆有人打著这个名号,肯定是假的
其他的就都不算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