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东金条逾期三个月了会有什么后果?

京东金条如果逾期三个月的时间,势必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自逾期那一天起就开始计收违约金,而每天的违约金为全部待还金额的0.06%到0.15%左右,三个月下来估计会产生不少费用,客户要还的自然也就多了。若继续逾期下去,将产生更多的违约金,客户的还款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2.京东金融会将逾期情况上报到央行征信上去,在客户的个人征信报告里留下不良记录,从而导致客户的个人信用受损。而大家还需要注意,连续逾期三个月的情况势必会留下“连三”的严重负面信息。

3.京东金条的后续功能恐怕会被限制使用,系统很可能会实施风控,封停账户、冻结额度,让客户无法再借款。同时由于信用问题,客户去其他金融机构办理新的信贷业务多半也会受到阻碍,短期内估计很难成功办下来。

4.如果京东金条逾期三个月,即使还款,额度也可能会减少或没有金额。逾期超过三个月的,京东将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司法等渠道向逾期方追收欠款。

拓展资料:

1.很多人都在使用京东金融的金条业务。那么金条又是什么呢?跟京东白条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京东白条跟支付宝花呗是一样的性质,只是方便人们在购物平台上超前消费来使用的。京东金条就是白条的拓展,京东金条实现的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额度把资金提现到银行卡上,这样就不局限于在京东平台上消费了。用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京东金条的借款和还款的方式也是比较宽松的,可以随借随还。

2.京东金条也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拥有京东白条就是开通金条的前提,只有通过在京东平台上经常使用白条进行购物,保持良好的信用才有机会来开通京东金条,并且使用白条消费不能有逾期记录才可以,金条相比白条的额度也是要高上许多的。如果还款压力过大,京东金条还支持最多一年的还款周期,可以降低还款难度,但是利息也会相应的增加。

3.京东的金条和白条服务都是直接接入央行的征信信息库的,如果出现逾期行为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征信。

二、金条借了5万逾期3个月不还会怎样?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     金条以额度大、快速放款等优势,吸引了不少人在上面借钱。其中有人借到钱后老是忘记还款结果逾期了,尤其是借款金额大逾期时间长,借款人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那么,金条借了5万逾期3个月不还会怎样?一起来看看吧。

金条借了5万逾期3个月不还会怎样?

      1、成为征信黑户

      京东金条只要一逾期就会在征信报告上留下不良信用记录,并且会根据逾期时间,用1~7个数字标记,像要是逾期3个月,借款人的征信报告逾期记录会连续显示3个1,借款人就成了典型的征信黑户。

      就算后续还清了,在逾期记录没有消除的5年内是很难贷款或者办信用卡,就连给别人做担保都不够资格。

      2、工作生活受影响

      金条借5万逾期3个月,在借款金额上属于比较大的,逾期时间也比较久了,借款人会被京东金融安排的催收人员各种手段催收,不排除上门催收的可能。在长期催收情况下,借款人的工作生活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

金条逾期三个月会怎么样处理(金条逾期3个月)

      3、还款压力会很大

      金条逾期了会收取罚息,并且是按日计息,按月计复利,像要是借了5万逾期3个月,利息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上京东金融很可能会要求贷款人一次性把欠款给结清,则5万的本金加上产生的利息罚息,对经济实力不强的人来说压力很大。

      4、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如果借款人被多次催收仍然不还款的,不排除被起诉的可能,届时要是借款人有能力不还款的,就有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一名老赖,无法进行高消费,海陆空出行都会受到限制等等。

      以上即是“金条借了5万逾期3个月不还会怎样”的相关介绍。总之,借款人要付出的代价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可以尽量还是避免逾期,并且要在能力范围内借贷,有逾期的还是赶紧把欠款还清吧。

三、京东金条逾期三个月了,会不会被起诉

京东金条逾期三个月,会有被起诉的风险。

京东金条催促还款后没有偿还债务,满足起诉的,京东金条就可以起诉。

法院起诉流程是:

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

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

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相应的材料;

3、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

4、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5、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进行开庭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