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了新手机号码后一直收到贷款公司的催款短信!怎么办?
新办理的手机号老是收到银行催款短信,主要原因是原号主用这个手机号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如果你想改变这种情况,你可以这样做:
1、联系向手机号码发送催款信息的银行。切记不要联系催款短信上的电话,而要拨打银行的官方电话。比如建行打95533,然后要求客服说明情况,要求银行更改原业主的联系方式或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原业主
2.退出这个电话号码 你可以去营业厅注销你的手机号码,然后再办理一个新号码,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但是,在处理新号码时,最好向营业员说明情况,然后再找一个有信誉好的或新号码
3.拨打12321投诉 12321是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报告中心的电话号码。拨打此号码投诉可以屏蔽手机中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
办理新手机号码需要注意:
1、将通讯录的电话号码存入手机或备份,以免丢失。
2. 通知经常联系的朋友和客户。
3、手机号码不用后应及时注销。有的朋友在换手机号的时候直接放弃旧的手机卡,认为只要不使用就会自动关闭退出。事实上,虽然会自动取消,但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系统会自动扣除每个月的月租,直至取消。手机连接到用户的信用。请及时注销以进行未来业务或银行业务。
4、解绑未使用的手机号相关的账号绑定。手机号绑定了很多东西,比如银行卡、消费验证、网络密码验证、微博等等。绑定和解绑手机号可以避免账号被盗,及时掌握信息。更改手机号码后,需要及时进行二次验证,更改绑定。如果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申请新号码,您可以暂时将其替换为家人或朋友号码作为过渡。
二、我办理了一个新号码,老有催债电话,这号码会影响我办理银行卡吗?
不会,可要求运营商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
从销售合同的角度来讲,电话卡能够正常使用、不受其他干扰,是消费者签订协议、购买电话卡的根本合同目的,即使没有写入合同,消费者也能主张退货并赔偿损失。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披露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或者告知该商品存在的问题等。而手机号码二次销售属于应当告知的内容。因此,移动运营商应当履行告知义务。
市民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也可以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扩展资料
电信专家项立刚说,新号“催债电话”和“APP无法注册”的问题,的确很难解决,只能把催债的号码拉黑、APP也得挨个去注销。以目前出现的案例看,想要进一步避免二手号码带来的困扰,除了国家放开更多的码号资源之外,更长的冷冻期、更方便的销户服务都可以考虑。
项立刚表示:“如果要避免这种二手码出现,第一个政府更多的开放号码资源。第二个情况,延长收回的期限。比如通过法律法规要延长这个时间,比如说一年两年三年之后才能够进来。第三种就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相关的服务,帮助用户去解决支付宝等捆绑的号码。
当然,在这里面还有一种情况,有人拿这个号码使用了以后,最后就不缴费了,然后他也不注销。这种情况因为他不到营业厅去(办理),所以运营商没有太好的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央广网-新办手机卡却接到崔贷电话,注册App却显示号码被占用 “二次放号”为何给用用户带来新麻烦?
三、她新办了个手机号,却不断收到催债电话!又是这个原因
近日,在深圳工作的刘佳(化名)向南方都市报·隐私护卫队反映,因旧主欠下的“债”,她新办手机号后频繁收到催收电话和短信。
就此情况,隐私护卫队致电运营商,客服表示目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建议当事人设置拦截陌生来电和短信功能,或注销问题手机号,再开通新的号码。
图据CFP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属于隐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有专家对隐私护卫队表示,催收人员侵犯了新号主的隐私权。
新办手机号后收到催收电话和短信
去年9月,刘佳购买了一个新手机号,没想到竟招来催收电话和短信。
“之前我出国了,新号一直关机。今年6月一回来就开始(收到催收电话和短信)。”刘佳对隐私护卫队说,对方要找的人叫张某,称其涉嫌网贷欺诈,欠债不还。而刘佳并不认识张某,起初以为这是诈骗电话。
而后,刘佳隔三差五就收到催收短信和电话。她也曾向对方解释号码已经更换主人,但并没有起作用。
刘佳收到的催收短信。
直到9月25日,刘佳收到一条包含她个人地址的催收短信,上面显示:张某,已调取(你的)地址......涉嫌贷款欺诈罪审核已通过,材料已提交相关部门,警官、工商执法部门将在26日上午10点上门执法,请配合执法部门工作,切勿以身试法。
刘佳收到的带有个人地址的催收短信。
看到上述内容后,刘佳不胜其烦,随即选择报警。在警察到来之前,一位自称快递员的人敲门,刘佳说自己没有快递,对方又称是她同事下单要求上门取件。刘佳坚称弄错了,对方才离开。
令刘佳不解的是,催收人员是如何得知她的地址信息。细思后,她怀疑催收人员此前冒充快递公司骗取了她的地址信息。
早在9月中旬,刘佳收到一条“1069”开头、显示为某快递公司发送的企业短信,称快递面单资料部分损坏,需要她短信回复正确的寄送地址。
刘佳收到的内容称快递面单损坏的短信。
正在上班的刘佳没有多想便把地址发了过去。当天晚上,她确实收到两个快递,但配送公司都不是上述快递公司,“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她说。
就此情况,隐私护卫队致电运营商,客服表示目前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建议当事人设置拦截陌生来电和短信功能,或注销问题手机号,再开通新的号码。
专家:催收人员侵犯新号主的隐私权
隐私护卫队发现,刘佳的遭遇并非个案。
据厦门日报报道,今年3月,市民卢先生新办了一个手机号,激活当日就接到一通催收电话。之后更是频繁接到催收电话,催收公司也不止一家。
潇湘晨报报道称,2019年2月,长沙的李先生也在办理新的手机号4个月后,不断接到催收公司的威胁短信和骚扰电话,有的甚至早上7点就开始“骚扰”。
如今,刘佳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更换手机号。
根据《民法总则》,自然人享有隐私权。明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属于隐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针对刘佳的遭遇,电子商务法律网创始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 阿拉木斯 强调,催收人员侵犯了刘佳的隐私权。
当今,从与他人电话联系,到注册App账号,手机号已和个人的生活工作密切绑定。据了解, 因为号码资源有限,手机号停机冻结一段时间后会重新投放市场。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 吴佳蔚 认为,出售手机号时, 在保障前号主隐私的前提下,运营商可考虑提示用户该号码是否为二次号码等信息。
对于依赖手机号寻找借贷人的催收公司,吴佳蔚建议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建立二次号码识别机制,基于用户入网时间与借贷时间的对比结果等信息,判断手机号是否更换新的主人。
隐私护卫队建议,为避免泄露隐私、给他人带来麻烦,个人更换手机号时,应解绑与该手机号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常用App的账号等,或注销该手机号注册的App账号。
四、新买的手机号总是收到银行的催款信息怎么办?
新买的手机号总收到银行催款短信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机主用此手机号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操作:
1、联系给手机号发催款信息的银行,记得不要联系催款短信上的电话,要打银行的官方电话,比如建行就拨打95533,然后找客服说明下情况,要求银行更改原机主的联系方式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原机主
2、注销此手机号
可以去营业厅办理手机号注销,然后在购买一个新号,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不过在办理新号时最好跟营业员说明下情况,然后找一个信誉较好或者新的号码
3、拨打12321进行投诉
12321是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电话,拨打此电话进行投诉,可以将手机中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都屏蔽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