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为什么把馄饨叫扁肉
福建的馄饨之所以称为扁肉,是因为这扁肉的肉馅制作区别于其他的馄饨,其肉馅不是用刀剁的,而是早晨买来鲜肉,用特制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细腻的肉泥,再用特产薄的面皮包制,口感柔软滑润,细腻爽口。
馄饨是什么
馄饨是一道中国传统的面食,起源于民间,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馄饨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馄饨在各地的叫法却不是一样的。
馄饨在福建叫扁肉
福建的馄饨叫扁食,也叫做扁肉,它的肉馅跟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制作手法相当特别,是通过敲打瘦肉做出来的,所以吃起来更有韧劲更Q弹。汤底一般是猪骨头炖的,会加入虾米和紫菜调味。福建还有一种馄饨,叫肉燕,它的味道更好,看起来和扁肉相似。
馄饨在广东叫云吞
馄饨在广东其实没有改名字,只是将“馄饨”用粤语念出来,就成了云吞,久而久之,广东地区的人都把馄饨叫做“云吞”。广东云吞的规格制作成一口能吞下的大小,而馅料也不只是肉馅,品种较为丰富,有海鲜的、鲜虾的、干贝等等,而且还可以加点面条,做成云吞面。
馄饨在四川叫抄手
在四川,馄饨不仅改了名,还换了包装,其口感比北方的馄饨更厚重,麻辣抄手是非常经典的口味。四川抄手的包法和形状,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它是将正方形的面皮对折再对折,形成一个元宝的形状,面皮也比北方馄饨要厚。
二、福建有种叫扁肉但不是馄饨那种
水吉扁肉,也称建郡扁肉,闽北一带农村家里有做,瘦肉用锤烂,再包,制作过程主要特点是“打肉”,与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在福州老一代称此类扁肉为“建郡扁肉”,相传是由建瓯人所创制的(水吉解放后从建瓯划出),虽然没有历史明确记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从名称推测出来,“建郡”即指建安郡(公元260年三国时吴国所设,郡治在今建瓯),算来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于名闻天下的“沙县扁肉”乃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根源亦出自建瓯,在制作方式与建瓯扁肉一致,由于选料没有达到精细的要求,所以今天我们在街面上吃的“沙县扁肉”少有正宗。
三、福建的馄饨叫做扁肉,这个扁肉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锤得越细 做出来的馄饨吃在嘴里越有弹性,就是用锤子锤得很细腻 用手去捏捏 根本没有颗粒状 就想牙膏一样 吃起来有点像吃螺丝肉一样 还有就是面皮要薄 煮出来面皮呈透明的。 搅打好的肉泥再加入自己喜欢的调味料就可以包混沌拉,这样做的肉馅口感就是脆口Q弹的,有种小肉丸的感觉,就我而言我不太喜欢这种肉馅,因为这种肉馅是没有灵魂的.
猪脊肉清洗干净,用木锤来进行敲打,不过现在有专门做肉泥的机器,如果自己在做点吃可以用木锤的,或者使用擀面杖敲也可以。锤得越细 做出来的馄饨吃在嘴里越有弹性,就是用锤子锤得很细腻 用手去捏捏 根本没有颗粒状 就想牙膏一样 吃起来有点像吃螺丝肉一样 还有就是面皮要薄 煮出来面皮呈透明的。
作为最会吃的“胡建人”的我,我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沙县馄饨在我们福建正确的叫法是“扁肉”。沙县扁肉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是福建沙县传统的地方名点,属于闽菜系。分为煮扁肉、炸扁肉、炝扁肉、三鲜扁肉、虾肉扁肉、扁肉面等20多个品种。我不知道题主吃的是哪种扁肉,不过如果觉得脆,想必是吃了炸扁肉吧!不管哪种口味的扁肉,都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
要是骨汤或者鸡汤打底那么更绝了!我不喜欢清汤加味达美的白水汤,最喜欢骨汤的,可惜现在北方小店这类不多,大部分都是开水放味极鲜虾皮紫菜,然后是大肚子馄饨,沙县的馄饨脆爽好吃,再配上拌面蒸饺猪脑汤卤蛋豆干鸭腿,美味!专业加工人士路过,只要肉质新鲜,用刚屠宰的热鲜后腿肉或者腰条加入少许盐巴打成光滑细腻的肉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