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江西过年的风俗有送灶神、辞岁、贴春联、吃团圆饭、开财门、拜年、上七大似年、元宵节、看花灯。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江西过年正月初一 称“春节”,俗称“过年”。凌晨家家户户鸣放烟花爆竹来接年,祭祖完毕,晚辈向长辈拜年。
江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送灶神
农村做饭都是柴火大灶,三阶梯式较大的烟囱斗,安有两口大锅,烟囱的最高处专门做有灶神屋,正里面贴有用红纸写的“九天东厨司命府君”灶神贴;神屋外贴“上天作善事,下界保平安”对联,横联为“一家之主”。最低阶位放有香炉和油灯盏,供上香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前,要送灶神上天。
辞岁
辞岁是在腊月三十日白天,由家中男丁抽时间到去世的亲人坟前烧香焚纸,年内去世的叫“送灯”,一年以外的叫“辞岁”。
贴春联
贴春联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贴,过去除春联外,还要糊窗户。用白联纸或宣纸将窗户封起来,中间贴一红纸帖,写有“五谷丰登、出方大利、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类内容。
吃团圆饭
忙绿了一年,最最轻松和开心的时刻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了。这一天家里热热闹闹,喜笑颜开。当然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
开财门
正月初一凌晨开门,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至初一凌晨,户主首先洗脸,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烧纸钱,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念叨“恭喜发财”,有的村民开门后,还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灾避祸,大吉大利。
拜年
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上七大似年
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元宵节
(南昌话)“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南昌话)“三十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看花灯
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寓意新年亮堂堂的。饭桌上肯定有汤圆,象征团团圆圆,不管有钱没钱的,身体健康,一家人团圆才是硬道理。饭后就是散蜡烛了,在房屋外面的四个角落插上蜡烛。接下来就是迎龙进门了,小时候经常去村子各户人家舞龙,图个热闹。
江西人过年的风俗
1位粉丝
在江西过年正月初一 称“春节”,俗称“过年”。凌晨家家户户鸣放烟花爆竹来接年。祭祖完毕,晚辈向长辈拜年。早餐,炒青菜(大多数以芥菜为主)1碗全家共食,其意清清吉吉。餐后,城区居民多去亲友或邻居家互相祝贺春节;农村群众多往祠堂上新丁,生男孩可领丁饼1双,生女孩只记下生辰、名字。男人不挑水,女人不洗衣物、不动针线。 初二至十五的每天上午(不含初三或初四),继续走亲访友,但下午一般不拜年。 初三(个别地方初四)这天,只到上年有长辈亡故的亲友家向亡灵拜年;下午,家家吃辞年酒。解放后,拜年习俗仍有保留,但向长辈拜年时不再下跪。 立春 基本上与全国一样,而在清代时,民间和官府十分重视。这天,家家准备好迎春接福的红纸条,贴于厅堂正中壁上,待立春时刻一到,鸣爆、点烛、焚香、祈天地求福;官府须请贫民或乞丐扮春官,坐于轿内,后随泥牛(纸牛涂上泥),在城内外游行后,到南门郊区田间举行春耕仪式。 元宵夜 家家灯火辉煌,有挂灯、赏灯、玩灯之举,户户人家食汤圆;男女老少多愿外出观花灯。江西人过年的风俗还是有点的年前开始准备年货,以前很多年货(如冻米糖,萨其马,花生,瓜子, 腊肉和腊鱼等)是自己动手做,现在自己动手做的人少了, 都到超市买.三十那天先贴对联吃年夜饭前先放鞭炮,然后吃年夜饭.发压岁钱.70年代没电视看,就全家打牌守夜.80年代初就基本看电视守夜.
,当差不多的时候就放关财门的鞭炮,一大早又放开财门的鞭炮, 在那天放得越早越好.
大年初一去街坊四邻拜年,
初二是女婿上门,也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老公和孩子回自己的娘家.
以后拜年就随便了,想到哪里就到哪儿.
过年穿新衣服(至少洗干净了的)是必不可少的.小孩最盼望着这一天了哈........
再说南昌过年的风俗吧。春节前贴春联是不必说了,除夕晚上要烤火守岁的,俗话说,除夕夜的火,元宵夜的灯。不过现在烤火的已经很少了,至少城里是不会有人烤火了。除夕夜当然也要吃顿好了,吃过之后然后就要烧香放鞭炮送灶神爷上天汇报你家的情况了(每天吃什么灶神爷最清楚嘛)。然后就烧一堆火,一家人围着烤烤,希望来年红红火火。等过了0点,就要打开房门,放鞭炮(这封鞭炮最重要,一般人家都放很长很响的),天亮前门一直不关的,这就叫做开门红。天亮起床后又要到厨房放封鞭炮,把昨天晚上的灶神爷接下来。接着就可以生火做饭了,初一早上的这顿饭很讲究,只能吃素的,基本上菠菜和豆腐这两样是不能少的,好象叫着什么金牌来着,不懂其中的意思。初一早上也要烧香拜神的,还要供年饭,饭上要插根菠菜,拜完神吃饭以后就开始拜年了(乡下拜年前还要拜谱,谱就是族谱,相当于家族史;拜谱很热闹的,全村老少都要来拜的,不过只限男丁。拜谱的同时还要添丁,就是把还没上谱的男性小孩添到族谱上去,添丁的人家要花费不少的钱),拜年就不用多说了。初一也可以作客,一般去舅舅家较多。初二开始就开始作客了,初二一般都是回丈母娘家。初三初四拜大年(有的地方初三,有的地方初四,好象还有地方初五),什么叫拜大年?就是如果某家去年有长辈去世了,来年就要给他拜大年。有长辈去世的人家过年都贴哀联的,就是绿底或者黄底的联。拜大年我没经历过,其中程序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些讲究。拜完大年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没大年可拜的人家,拜大年的日子是不能作客的。
江西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1、拜年:
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
2、换茶:
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3、跳傩:
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的,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初一叫“起傩”,十六叫“搜傩”。“起傩”之后,傩班开始四处巡回,十六日回村“搜傩”。
4、上七大似年:
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5、辞旧迎新:
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团圆饭以后,一般来说户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围在火盆旁一边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边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筹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这样一直坐到天明,此俗为辞旧迎新。
江西有哪些独特的过年习俗? 江西有哪些独特过年习俗。
过年要挂的红灯笼 1、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参见腊八节2、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3、扫尘, 4、贴春联,贴年画, 5、 请神,拜神,送神, 6、烧香,燃烛, 7、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8、拜祖先, 9、 敲锣打鼓, 10、年夜饭,守岁, 11放鞭炮, 拜年, 压岁钱, 12踩高跷,舞龙灯, 13阖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14尽管大陆春节法定假日是三天,但很多地方(特别是非国有单位)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闽南语发音)
* 初一:穿新衣,祭祖,到庙里拜佛祈求一年好运。
*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回娘家与家人团员,又称初二回娘家
* 初三:老鼠娶亲。从除夕到大年初二连续几天下来的疲累,到初三正是好好休息的时候,古人也说是爱护动物,不要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故说初三困到饱
* 初四:神落地。诸神回到人间,家家户户准备祭品,祈求神明保佑。
* 初五:隔开。新春结束,商店开张,祭拜财神。
3.年三十晚(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一年到头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年初二吃开年饭。
4.行花街,每年春节按历代习俗,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到年三十晚十二点结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气就越旺。花市摆卖鲜花,年桔,工艺品等。春节佛山家家户户都会插上鲜花来过节,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来年鸿运当头,走个桃花运的意思。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还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过年的摆设之一。
5. 拜年。无论带了多少礼物,但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6.派利事(红包或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利事主要意义在于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7.正月十六行通齐,佛山有句俗语“行通济,无蔽翳” 。
江西的过年习俗
江西的过年风俗为是大年三十打扫卫生,寓意是把家里年前的烦恼事,倒霉事一扫而尽。洗澡. 寓意当然是把一年的倒霉事一洗而尽。 吃年夜饭。 放鞭炮,在除夕凌晨零点放鞭炮,寓意是喜庆吉祥,迎接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同时年初一的时候家里不能扫地,不能洗澡等,寓意是会把一些吉祥和开年的好兆头,好气象扫去。 拜年,当然是晚辈向长辈拜年。 在年初二和年初三,也有年初四,三姑六姨会请吃饭,此是祖上规矩。 最后,吃完元宵才真正过完年。
在过年时,江西人的过年气氛浓厚,大家在过年期间忙着亲友拜年,这段时间非常充实。